棋新闻

线预约

(*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请输入正确的信息,进行零基础免费试听课在线预约,我们会及时进行电话回访!)
(其他水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大围棋队”,进行预约)

系我们

陈瑞围棋道场
天大部:天津大学新体育馆A区1楼
南开部:南开区迎水道阳光家园二楼
电话:022-27407786 18920312553 (周一公休)
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chenruiwqdc
搜狐博客:chenruiwqdc.blog.sohu.com

棋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围棋新闻→最新报道

《棋事》专访常昊:修炼一颗平常心

浏览次数:1001次 发布时间:2014-10-10

  新浪体育讯 他持之以恒地追求着棋道的巅峰,用心灵不断地去思考、感知、钻研,求索,成就出一局局传奇般的赛事。他就是常昊。

  记者采访前准备手记

  常昊,1976年11月生于上海

  1996年第11届中日擂台赛,第二个出场,胜羽根直树六段、王立诚王座、柳时熏天元、依田纪基九段、小林觉九段、大竹英雄九段,结束比赛。

  细节:常昊第一次参加中日擂台赛是1994年,可惜他一上来就输给了日本的先锋山田规三生。第二年的擂台赛,他只在最后一局败给了大竹英雄。96年的擂台赛,常昊则将上一届的五连胜的辉煌进一步推到了巅峰。常昊说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能够在两年的擂台赛中创造11胜1负的成绩。而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站。

  2005年3月5日,常昊终于击败有“毒蛇”之称、曾经战胜过世界第一人李昌镐的崔哲瀚而成功获得第五届应氏杯冠军,成为天才常昊的世界第一冠。

  细节:这是中国棋手首次夺得应氏杯冠军。应氏集团总裁应明皓先生是应氏杯创始人应昌期老先生之子,无论是已经故去的应昌期还是子承父业的应明皓都非常希望中国棋手能拿到应氏杯冠军,在苦苦等待了16年后,这对父子的愿望终于实现。应明皓先生在闭幕式上致辞:“我非常希望今后中国棋手可以再创辉煌,我会把常昊和崔哲瀚这两盘棋的棋谱在父亲的墓前燃烧,以告慰先父在天之灵。”

  常昊的思考和坦白:

  “棋盘上有可弃之子,但在围棋的范畴内,没有可弃之人——从统领时代的棋坛霸主,到一个入门级的爱好者,只要他有兴趣下棋,在拈起棋子的一刹那,他们都是黑白世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人生、下棋,有一点相像之处,就是每一步未必能做到深思熟虑,就算深思熟虑了也未必圆满,但是,都必然落子无悔。”

  “围棋体现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理念,围棋的棋盘和棋子都很简单,没有文字和图形,用最本真的黑白来代表两方,规则也非常简单。但是就因为围棋的这种简单,反而让盘中的变化天马行空,千变万化,让围棋成了最复杂的游戏。”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常昊的手机响了一次,他先道了声打扰,在接听了电话后,礼貌地告知对方在进行一个采访,然后挂断了电话。

  温和有礼,似乎是围棋棋手,尤其是职业棋手的一种特质。即便是对生活中别的事情,他们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不过,常昊更喜欢称围棋为“乐趣”,就像他小时候刚接触到围棋,那时是“不给下就难过啊!”

  绕不开的韩流

  棋事记者:“曾经韩国一直压制着中国围棋,近年来的中国少年棋手在世界棋坛上逐渐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

  常昊:“中国围棋的崛起有很多新特色,首先是训练的方式,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新式道场的训练模式更加科学。我们对韩国的围棋理念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从他们崛起的时我们的茫然,到后来对他们的不断总结,让我们自己对围棋的理解也有了新的突破。”

  “另外国家队也开始针对性地加强训练,社会重视,全国围棋联赛更是锻炼了一大批实战性非常强的小选手,他们不断地涌现出来,最终造就了今天的兴旺局面。”

  常昊感慨道:“我们的人口,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了韩国,如果训练模式差不多,一定能超过他们。”

  访谈中,常昊还谈到了当今围棋的变化。他认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小棋手们经常在网络上对局。当今比赛趋于快棋,频率密集。所以,高强度,低用时的训练,无疑成为现今最流行的一种模式。

  保持一颗平常心

  棋事记者:“您对选择围棋做职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常昊:“尽管在外界看来,职业棋手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但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一般来说,能成为一个职业高手,小时候的兴趣很关键,如果一开始对棋不是很喜欢,很难走到职业棋手的道路上。”

  “当然,成为职业棋手以后,尤其是取得一些成绩以后,大家对你的关注度会提高,可能会和以前学棋时的感受有一点点不同。小时候学棋完全是一种爱好,现在对我而言,棋手是一种职业——一种要能够承受住压力的职业。胜负对棋手很重要,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比赛时,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也许会更有胜算。”

  行棋如做人

  棋事记者:“您认为围棋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性格进行再塑造吗?”

  常昊:“棋风与性格是相互关联的。我从小在上海学棋,那里围棋的氛围比较好,有很多前辈的下法都对我后来的棋风塑造有影响。当时中国和日本围棋界的交流要多一些,日本围棋讲究端正的棋型和扎实地基本功。这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日本棋界看重围棋的文化性,看日本的围棋大师下棋,与其说是观战,不如说是看艺术创作。他们觉得除了获胜之外,下出精彩的棋局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日本人有些过于执着于棋型,反而约束了自己。围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自然和谐,棋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如果下棋的时候脑海中总是有条条框框,就限制了自己的思考。假若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对手,而你却执着于棋型,必输无疑。需要“拼刺刀”的时候,就要放手一搏。”

  常昊 辉煌在得失之间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常昊也说,越是年轻的时候越要抓住机会,可以一飞冲天就绝不要默默无闻。

  打擂似乎总带有些江湖恩怨与民族情结。常昊在95年的五连胜,让96年的擂台赛还未开战就战火味十足。所有的人都期待着这个少年可以再创辉煌。虽然免不了一番厮杀,但结局很美好。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常昊赢了,他拿下了这个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冠军。

  常昊说的很直白:“96年的擂台赛,在参赛之前其实也没有想过,能比上一届的成绩更好。擂台赛的赛制就是这样,但开始赢了一两盘之后,我感觉心里有本了。想,即使输了,自己也没有拖后腿,反而是越下越轻松。当时我的对手也都是日本的头衔冠军,是当时日本非常有名的棋手。创造了6连胜,是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一个成绩。”

  很多时候,人生的精彩篇章似乎是无数个想不到拼接而成的,但细细琢磨一下,却会发现,那些想不到的美好都是浮潜在生命中的暗线,开启它也不是没有可能,安住于当下认真前行,不懈怠,不让那些不好的心情扰乱自己,那些生机盎然的美好就会如花一样的绽放。常昊在擂台赛上收获的成功让他的棋路一下子宽了许多。他开始有机会去参加更多的比赛,有机会从更宽宏的视角去审视去体验这个神奇的黑白子的世界。

  但是,接下来的路并没有想原先设想那么风光,那么一帆风顺。从擂台赛折桂之后,近十年的时光常昊总是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常昊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来的轮回之中。亚军。亚军。一次次的世界亚军,时间久了,无奈中也会一点点地消磨少年的求胜之心吧?潜龙在渊,难道真的是要十年磨一剑?

  常昊别无选择,只有站在太过耀眼的冠军旁边,慢慢地磨砺着自己。不断地训练,比赛,复盘……不忘的只有自己的初心。

  要说天赋,常昊是上天的宠儿。少年得志,子落棋盘,每一局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但不管怎样,常昊也已然是那一代中国小将中的领军人物。虽然常昊的驰骋疆场,并没有为中国换来大片的疆土。只因彼时那个太过强盛的韩国。

  当时韩国的曹薰铉,李昌镐,都是神佛级的人物,他们在棋界的威势如日中天,中国的成绩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常昊是86年的第一批的国家队的队员,是当时比较看好的年轻的棋手,但是跟一些优秀的成年棋手比,这些少年的临场表现仍显青涩。于是,国家队希望通过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师带徒的传统方式,来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棋力水平。

  常昊是93年年底拜聂卫平为师的,聂是绝对的棋坛霸主。虽然,聂一直执掌着国家总教练的大印,即使不拜师,他也会时常去指导那些小队员,但拜师后,师徒的教导就会更加直接一些。到底是小灶进步快。

  其实,对于那时如常昊这样的小队员而言,他们已经是少年棋手中的佼佼者,计算与死活题,都是自己平时要做的基本功。功夫下到即可。而如何解读高手的思路,才是他们最为迫切的需要。这样一来,聂的启发与教导就显得尤为珍贵。常昊说自己师从后受训的最大收获是对于大局观和对弈思路的再认识。聂教导的不是一招一式的死记硬背,却绝对是可使其登巅的点拨。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终于,中国到了可以以极大的优势与韩国抗衡的时候。时光流转,角色易位。这中间所付出的努力与品尝的艰辛只有当事人明了。

  看似一步之遥的冠军之位,踏上去实则经历了涅槃般的重生与绽放的过程。那个曾经的悲情亚军终于花开见佛,修成正果。

  其实,解除“亚军”魔咒的始端是应氏杯。常昊说,那时他的压力非常大,以往的功亏一篑所带给他的种种痛苦与挣扎,却扎扎实实地成就了后来可以俯览一切的沉稳。

  “2005年应氏杯可以说是我人生转折的重要的一局棋。因为之前拿了太多的亚军。赛时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还好后来是顶住了压力,实现了心中的理想。当时也是因为被韩国压制了很多年,无论是从我个人来说还是棋界的前辈领导,都希望我能突破韩国。这对我来说是道坎。当时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声音反而激发了我的潜能。让我最终以3比1战胜了崔哲瀚。”常昊说当时自己的备战与对弈时的状态只能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常昊说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感觉。毫无压力的全神贯注或许真是一种圣境,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昊的时代终于来临了。而后来的小虎小豹也开始谱写出中国围棋的新篇章。

  常昊说:“现在的年轻棋手在网络上的对局很多,他们攻杀力度强,局部计算敏锐。对棋相当熟练。一年在网上下棋的数量成百上千。而上一辈的棋手,一辈子可能也就下个几百盘。中国人够多也够聪明,赢韩国自是早晚的事。我是86年进的国家少年队,那时即使是在国家队,要看一个日本棋手的棋,也要在比赛后一两个月才能看到,因为当时只能在杂志上看那局其的记录,杂志邮寄的速度又很慢。不像现在,都是同步的资讯,甚至连业余高水平的比赛都有转播,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不是说那个好哪个不好,只是说时代在变化。”

  但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围棋对于如常昊这样的棋者而言,不仅是永远的不舍,还自是一份属于生命的礼物。常昊说,下棋时,选择从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成败关键在你是否懂得将每个选择的效率叠加起来。有时候局部看似吃亏,但之后的下法假若能和先前的配合起来,未必不是一个先前埋下的出奇制胜之处。不过,这是需要领悟的得与失。懂与不懂,全凭各自的功力。